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分享烹饪技术、详解烹调方法
首页 > 辛香料 > 正文

槟榔

  槟榔别名傧郎、宾门、螺果、仁频、仁榔、洗瘴丹、仙瘴丹,与椰子同属棕榈科常绿乔木,主干可长至廿米。“槟榔”一词源于马来语“pinang”。槟榔原产于马来西亚,分布区域涵盖亚洲斯里兰卡、泰国、印度等热带地区、东非及大洋洲。
  树干不分枝,高达12~15米。茎直径约15公分,6-9枚叶簇生于茎的顶端。果实外皮坚硬,内含多粒槟榔子。采收期约八月底到处理晒干”咀嚼时可以蒟叶包覆,亦可生吃。槟榔花亦可其口感若要好需种植于亚热带海拔400~900米,在这个海拔范围所生长的槟榔其价格也最高。
槟榔  成分
  槟榔具有生物碱,包括槟榔碱(主要)和槟榔次碱,槟榔果实含有浓缩单宁(原花青素),此原花青素尚未证实具有抗老化“自由基”的作用,咀嚼果实有些微成瘾性,萃取物已证实有抗抑郁效果。槟榔吃后会面红耳赤,如醉酒一般,苏东坡写过“两颊红潮增妩媚,谁知侬是醉槟榔”、“暗麝着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的诗句。槟榔碱曾被用来治疗寄生虫(绦虫、钩虫、蛔虫、蛲虫、姜片虫等),但具有致癌性。
  用途:
  可作药用,中医认为可以利尿消积,可防治寄生虫、消化不良。也常被当成娱乐性药物。在各种中医的书籍中,都会述及槟榔是中药的一味,名叫“大腹皮”,有驱虫、健胃、去瘴疠、止痢的功效。 有一些地方特色料理,主打槟榔子(未成熟的槟榔,或称幼仔,青仔) 《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云:〈岭南人以槟榔代茶御瘴,其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盖食之久,则薰然颊赤,若饮酒然,苏东坡所谓红潮登颊醉槟榔也。二曰:醉能使之醒。盖酒后嚼之,则宽气下痰,余酲顿解,朱晦庵所谓槟榔收得为去痰也。三曰:饥能使之饱。盖空腹食之,则充然气盛如饱,饱后食之,则饮食快然易消。〉
  槟榔的好处与坏处
  好处: 起初槟榔并非嚼食而是药用,有祛痰止咳、消食醒酒、宽胸止吐、驱虫等作用。槟榔嚼食后,人往往感到精神兴奋,面颊酡红,身上微微发汗,就像喝过酒一般。过去住高山地带的民众常以吃槟榔来御寒,和消除紧张劳动后的疲劳。
  坏处: 含可致癌的生物碱。孕妇过多嚼食槟榔,有可能造成流产。
  致癌物质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依据新有的研究证据,确定了槟榔子属于第一类致癌物,证实即使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槟榔子也会致癌。

上一篇:甘草
下一篇:牡丹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