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分享烹饪技术、详解烹调方法
首页 > 辛香料 > 正文

黄花蒿

  黄花蒿(学名:Artemisia annua)为菊科蒿属的植物。其干燥地上部分为中药“青蒿”。
  形态:一年生草本植物。茎上部多分枝。茎叶互生;3回羽状全裂,裂片线形。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尖塔形、具有叶片的圆锥花序,几密布在全植物体上部;秋季开黄花。果期10~11月。
  分布:分布于北美洲、亚洲、欧洲以及非洲等地,生长于海拔2,000米至3,650米的地区,多生在山坡、路旁、东部、荒地、生境适应性强及林缘等处。
  别名:草蒿(神农本草经(部分)),青蒿(神农本草经、中药俗称),臭蒿(日华本草),犱蒿(蜀本草),黄蒿(俗称),臭黄蒿(内蒙古),茼蒿(山西),黄香蒿、野茼蒿(江苏),秋蒿、香苦草、野苦草(上海),鸡虱草(江西),黄色土因呈(湖南),假香菜、香丝草、酒饼草(广东、海南),苦蒿(四川、云南),“沙拉翁”、“莫林-沙里尔日”(蒙语名),“好尼-沙里勒吉”(蒙药名),“康帕”(维吾尔语名),“克朗”(藏语名)
  应用: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为中药“青蒿”。中医以茎叶入药,性寒味苦,功能清热解暑、凉血、退虚热。用于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疟疾、暑热症、发热无汗、胸闷头晕等症。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入肝、胆经。
黄蒿
  临床应用
  暑热外感,发热无汗,或温热病,发热恶寒,寒轻热重。
  阴虚发热,盗汗,或原因不明之低热,疟疾寒。
  疥瘙、痂痒、恶疮。
  紫斑鼻衄。
  本品清热凉血,鲜草捣汁冲服,治鼻血。
  禁忌:暑热,汗多慎用,泄泻不用。
  青蒿素
  疟疾药青蒿素(Artemisinin)和双氢青蒿(Dihydroartemisinin)是从黄花蒿中提取。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从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里得到启发,通过对提取方法的改进,首先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有高效抑制疟原虫的成分,这一发现在抗疟疾新药青蒿素的开发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她也因此获得2011年拉斯克奖和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作用机制
  青蒿素无论在体内和体外的实验中均对疟疾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青蒿素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主要是干扰疟原虫的表膜-线粒体功能。青蒿素通过影响疟原虫红内期的超微结构,使其膜系结构发生变化。由于对食物泡膜的作用,阻断了疟原虫的营养摄取,当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和营养物质,而又得不到补充,因而很快死亡。其作用方式是通过其内过氧化物(双氧)桥,经血红蛋白分解后产生的游离铁所介导,产生不稳定的有机自由基及/或其他亲电子的中介物,然后与疟原虫的蛋白质形成共价加合物,而使疟原虫死亡。2015年,Wang等人利用化学蛋白质组学的技术手段合成了基于青蒿素结构的化学探针,准确的鉴定出了青蒿素在疟原虫中的100多个蛋白靶点,并且确定了青蒿素的激活依赖于疟原虫中生成的大量血红素。

上一篇:香辛料的种类有哪些
下一篇:莳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