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分享烹饪技术、详解烹调方法
首页 > 原料 > 正文

茯苓

  茯苓(拉丁文:Poria),又称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茯苓神、伏灵,是拟层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常寄生在松树根上,形如甘薯,球状,外皮淡棕色或黑褐色,内部粉色或白色,精制后称为白茯苓或者云苓。
茯苓  茯苓与土茯苓名称相似,因此易混。土茯苓是菝葜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 glabra)的根,外皮黄棕色或灰褐色,与茯苓完全无关。
  药用
  茯苓的不同部分在传统中药里有不同的功效,大致可分为下列四部分:
  * 真菌最外层的褐色外皮叫茯苓皮,
  * 茯苓皮以下,分别是淡红色的赤茯苓或朱茯苓、
  * 再之下是白色的白茯苓,
  * 以及连接树根的部分是茯神。
  另外,也有一整块茯苓连同松树根一起切成片的,叫作“抱心茯神”。 而在云南出产的茯苓,亦叫作“云苓”。
  在岭南地区,茯苓可作为煲老火汤的材料(主要配搭为龟类)。而茯苓饼则为中国北京地区的特产;在闽南以及台湾,亦有名为茯苓糕的糕点,是以茯苓粉与米粉过筛再蒸制而成。中医认为茯苓的功效在于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茯苓利尿,久服安魂、养神、耐饥、延年。
  食物营养学则表明茯苓含有茯苓多糖体(例如:羧甲基多糖,有镇静安神作用)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可促进胃排空,少身对于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吸收,降低空腹血糖浓度,减少胰岛素需要量,还能控制餐后血糖代谢﹔另外,茯苓能恢复自身胰岛劲能,进而达到降糖的效果。
  性味: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肺、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上一篇:薏米
下一篇:龙眼(桂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