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茶酱
沙茶酱是流行於台湾、中国大陆闽南与粤东地区的一种酱料,源自东南亚的花生烤肉酱(沙嗲酱Satay)。在多年发展下,沙茶酱与沙嗲酱的配方、用法已经截然不同,即便同为沙茶酱,各地版本也有差异:
南洋沙嗲:稠膏状,辣中带甜,花生较多。
潮汕沙茶酱:颗粒细,花生味浓,咸中带甜的花生酱。
福建沙茶酱:虾味强偏辣。
台湾沙茶酱:颗粒粗,扁鱼味强,咸鲜带甜、微辣,不含花生。
尽管沙茶酱鲜香可口,但成分多为辛燥类食材以及油脂,食用时宜酌量。气候炎热的华南地区尤需留意,吃太多容易上火。
制作
各地配方、用法都有所不同。一开始传入中国南方时,取其辛辣特点,用花生、芝麻、鱼、虾米、大蒜…等各式原料经磨碎或炸酥研末,然后加油、盐熬制而成的一种调味品,制作过程相当繁琐。
食用方式
直接蘸食佐餐:通常会再加生蛋、葱、蒜、辣椒等香辛料,火锅必备。
当调味料:调制别有风味的复合味,比如烹制沙茶牛柳、沙茶鸭脯等佳肴。它还可以配制港式新潮“沙咖汁”,以烹制沙咖牛腩煲、沙咖煸明虾等港派名菜,适宜于烧、焖、煨、涮、灼等烹调方法。
加入汤里:正宗的汕头火锅原本就是加入汤里食用,後来才发展出沾酱。虽然台湾地区习惯用来火锅沾酱、入菜,但锅烧面、泡面也会用在汤里,一小勺即香气四溢。
福建
福建版的沙茶酱,是由早年移民南洋的华侨带回福建,现今已成为普遍的调味品。色泽淡褐,具有复合鲜咸味,较明显的辣味,以及轻微的甜味。
福建沙茶酱以花生、虾仁为主,佐以白糖、鱼露等调味料,文火慢炒。冷却后装入坛内,可存放一两年。
漳州芒果牌配方:花生仁、食用植物油、腌渍辣椒、白砂糖、虾仁、鱼露、味精、香辛料。
潮汕
在清乾隆至十九世纪中期,汕头开港後潮汕人将沙嗲酱带回了并进行改良。考量乘船远行,潮汕人以油炒方式延长酱料保存期限。其次,潮汕人擅长处理水产海鲜,因此烹制过程添加了虾米和扁鱼等鱼货乾品,并加上华人喜爱的五香、果粉、姜黄与陈皮等中药。在此脉络下,沙茶菜肴在潮汕地区逐渐成形。
目前潮汕的沙茶酱主要制作方式,是将油炸的花生末,用熬熟的花生油与花生酱、芝麻酱调稀,调以煸香的蒜泥及其他原料,佐以白糖等调味料,用文火炒透。香料配方与潮州卤水用料十分相近,也就是沙茶潮汕本地化的风味。
潮汕沙茶酱香味较福建沙茶酱更为浓郁,花生味香浓,辣味淡,可炒、焗、焖、蒸等烹调,对忌辣的潮汕人老少咸宜,为潮汕家庭必备调味品。在潮汕小吃中,很多以沙茶为主要调味料的小吃,如沙茶牛肉捞果,其酱汁就是用沙茶酱和花生酱按一定比例调和成的。
沙茶牛肉粿条,就是湿炒沙茶牛河,是潮汕人最喜爱食物。现时潮州城华灯初上时分,大街小巷突然冒出无数大棑档小食枱,大多以“沙茶牛肉粿条”为招徕。正宗的沙茶牛肉粿条由三种食材组成:牛肉、粿条(河粉)、橄榄菜(芥蓝菜)。粿条素炒,牛肉以沙茶腌渍,牛肉和芥蓝炒好打上沙茶芡汁。色彩缤纷艳丽,是潮汕人百食不厌的食物。
台湾常见的沙茶牛(羊)肉,就是潮汕传入的沙茶牛(羊)肉炒芥蓝菜。所以台湾很多的沙茶牛肉锅店名会冠着“汕头”或“潮汕”的名号。
一般潮州沙茶酱成分:花生、芝麻、虾米、豆瓣、辣椒、五香粉、草果、姜黄、香菜籽、芥末粉、丁香、香茅、炸蒜蓉、葱蓉、洋葱。
皇牌沙茶王:花生仁、白砂糖、食用油、鱼露、水、芝麻仁、葱头、蒜头、辣椒、食用盐、海虾、扁鱼、香辛料、味精。
台湾
台湾的沙茶酱由二战後的潮汕移民带来,可分成两种流派:
无花生的台式新口味和有花生的原版潮汕古方。
台式沙茶酱味鲜香,色深,最常用於火锅沾酱,一般火锅店会让客人免费自取。除了火锅沾酱,也可当调味料,用来炒菜炖煮。如果在口味较淡的泡面或锅烧意面,加入少许沙茶酱,味道即提升不少层级,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尤其气温寒冷时无人能抗拒。
台湾的沙茶酱制造商众多,较知名品牌有:牛头牌、爱之味、义美、金兰、福华等品牌;近来也有连锁火锅店推出自家沙茶酱,如石二锅、海霸王等。此外也有素沙茶酱。
台式沙茶酱配方如下:
牛头牌:大豆沙拉油,鱼乾,蒜头,姜粉,椰子粉,葱乾,芝麻,赤尾青(虾米),辣椒粉,食盐,大茴香,肉桂,茴香,胡椒粉。
福华牌:黄豆油、鱼、南姜粉、蒜、小麦麸皮、芝麻粉、味精、葱干、椰子粉、辣椒粉、虾、葱酥、香辛料、盐、豆蔻、花椒粉、白胡椒粉。
汕头古方:鱼干、沙拉油、虾米、红葱头、扁鱼粉、椰子粉、芝麻粉、糖、蒜、盐、香油、辣椒粉、味精、花生粉。
清香号沙茶酱(1946年创立):沙拉油、花生粉、芝麻粒、蒜头、辣椒、葱干、扁鱼、虾米椰子粉、及独家配方天然香料(无添加防腐剂、味精)。
香港
李锦记:大豆油、大地鱼乾、大豆组织蛋白、水、白糖、洋葱粉、芝麻酱、盐、大蒜粉、香料、虾酱(虾、盐)、增味剂。
东南亚
花生烤肉酱(satay kacang)。是盛行于东南亚以及荷兰甚至非洲等地的一种花生酱,色泽橘黄,质地细腻,稠如膏脂,口味变化多。
沙茶酱与沙嗲酱的区别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沙嗲酱与沙茶酱,无论是外观、味道、用法,都有很大的差异,简单区分如下:
在较正宗的港式粤菜烹调中“沙嗲牛柳”与“沙茶牛柳”这两款滑炒牛肉菜,应分别使用沙嗲酱和沙茶酱兑汁,各自配伍所用的其他调料也迥然不同。
烹制沙嗲牛柳时,必须[来源请求]先用洋葱末、红椒末和菠萝末煸炒起香,再放沙嗲酱,而且必须放适量淡奶及少许蚝油,以增其奶香味。而烹制沙茶牛肉时,只要用蒜泥煸香、再加一些调味即可,不必配入淡奶。
两者成品色泽和观感也有区别:前者淡橘红色,卤汁较细腻;后者淡褐色,卤汁中颗粒物较多,两者的风味也各有千秋。
下一篇:沙嗲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