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堡包
汉堡包(英语:Hamburger,又简称burger),是以圆形面包内夹绞肉的食物,为公认的美式快餐代表。馅料以汉堡排为主,并附夹上若干配料(以蔬菜和奶酪为主)和调味料。英语“hamburger”意为“来自汉堡城的包”,故既可以用来指整个汉堡包,也可以单指汉堡排本身。
汉堡包由两片面包夹上肉排而制成。1901年,由丹麦移民路易斯·拉森峰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的路易斯餐厅发明。对手查理·纳格林、弗兰克与查理·门彻思、奥斯卡·韦伯·比尔比、弗莱彻·大卫都声称自己才是原创。“白城堡”餐厅根据奥托·考斯的消息将汉堡包追溯至德国汉堡城。然而,在1904年的圣路易斯博览会上,《纽约论坛》报将汉堡包报道为“路边小贩的创作”时,原创者的争议就没了完。根据ABC新闻的总结,“其中一个问题是汉堡包缺乏成文历史。另一个问题是在博览会后汉堡包变得十分流行,从一个小贩那里一夜成名。它很可能是由来自国家不同地区的多人智慧的结晶。
汉堡的形式常常随着地区的不同而变化。
传统的美式汉堡包,内馅除了由牛绞肉或猪绞肉制成的汉堡排外,并附夹上许多配料和调味料(如番茄酱、芥末、蛋黄酱、生菜、番茄、洋葱、开胃小菜、盐渍小菜、奶酪等),而面包可以是圆面包(小圆面包)或吐司。许多国家用的是小圆面包。而绞碎牛肉肉饼的厚度取决于提供的餐馆,一些地方的汉堡牛肉肉饼重达两磅。也有很多并不是夹牛肉而夹鱼排、鸡排、猪排、海鲜、煎蛋的各种汉堡包,甚至有摩斯汉堡包用米饭烤成的硬排代替两片面包的“米汉堡包”。
北美
在北美地区,“汉堡”(burger)一词指的是圆形面包中间夹牛肉饼的食物。夹其他肉类(例如鸡肉)的,则称之为三明治(sandwich)。由于华语地区的麦当劳和肯德基等餐厅一律将此类食品称之为汉堡,常令中国人在北美快餐厅点餐时感到困惑。
汉堡包主要有两种形式:快餐和单点。单点的配料很多,包括生菜、番茄、洋葱、酸黄瓜等。炸薯条常常与汉堡包配在一起。奶酪也常常可选,或是融化在肉饼上,或是以碎渣形式洒上。
调味品也会加在其中,或是单独列出,如芥末酱、蛋黄酱、番茄酱、烤肉酱等。其它配料包括培根、奶油果、蘑菇、辣椒酱、鸡蛋、菠萝、小鱼、香肠、熏肉、烤肉等。
亚洲地区
年代,随着美国的连锁快餐店麦当劳在亚洲地区的推广,中文的汉堡一词已经演化成为所有带有小圆面包做成的三明治的代称。
亚洲地区的汉堡的做法和材料随着不同的地区而异:一般一定会有切开的小圆面包,中间夹着各式各样的食材和酱料,除了最典型的牛绞肉肉饼、生菜、番茄片、洋葱和渍黄瓜之外,还有菠萝,猪绞肉肉饼,海鲜等等不同的选择。而另一方面,汉堡在亚洲以外的地区是餐厅内菜单的品项之一。
在超级市场和街头小店,顾客也可以从面包货架上选购“汉堡包”。然而这些未有冷藏的所谓“汉堡包”,只不过是剖开的大面包,中间夹上一薄片的火腿,并且鲜有或没有调味品或蔬菜。这些汉堡包部分是传统的广东式 “叉烧包”的半西化产物。曼可顿曾试图将原汁原味的汉堡摆上货架销售,但因价格昂贵销售欠佳而最终停止生产。
中国大陆
在中国大陆最大的西式汉堡快餐连锁店是麦当劳、肯德基和汉堡王,在各地开设有分店。另外大陆有很多规模不大的汉堡包快餐连锁店,销售受儿童欢迎的汉堡包。如 Peter Burger、德克士等。
中国香港
香港现存其中一间最早的汉堡包专卖店为时新快餐店,于1950年代至1960年代成立。汉堡包在香港主要于连锁快餐厅例如麦当劳销售。
日本
日本的汉堡包叫ハンバーガー hanbāgā,也有单卖肉饼(不加面包),一般称巍∠ンバーグ hanbāgu或ハンブ hanbu的汉堡排。采用排餐式的吃法,并有着各式的变化,成为了颇具日本风味的餐点,甚至开创以米饭代替面包的“米汉堡包”。
中国台湾
台湾主要以麦当劳、摩斯汉堡包和肯德基为三大汉堡包店。汉堡包王以大台北为主要营业区域;结合中式餐点特色的本土业者丹丹汉堡包,则集中于台南、高雄、屏东。以上这些店在当地可说是相当受欢迎。此外在台湾,汉堡包同时也是西式早餐的代表,多数早餐店皆供应各式口味汉堡包和其他三明治,并搭配奶茶或咖啡等饮料。这类西式早餐店以小型加盟连锁的方式密布在各地,早安美芝城、麦味登、美而美、拉亚汉堡包是其中较早上市的连锁西式早餐店代表。
下一篇:热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