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味
调味即调和滋味。中国菜的调味料非常多,是影响菜肴的主要原因之一。咸、甜、酸、鲜是基本味道,它们与辣(麻辣),即是中国文化中所称的酸甜苦辣。除苦味外,都是菜肴烹饪时所追求的味道。
食盐是中国,亦是全世界烹饪时,最主要的咸味剂,而酱油、蚝油、豆豉等是中国常见的咸鲜口味调味剂。西周时,中国烹饪即使用醋制造酸味。先秦以来,烹饪的甜味剂主要是蜂蜜和饴糖,饴糖以麦芽糖最为常见。发源于印度的蔗糖,虽然在前1世纪或之前即传入中国,但中国制糖业的发达和技术成熟,则是在唐代以后。明代,中国制糖技术更为成熟,采用黄泥水淋脱色法制造出白糖。随着地理大发现,辣椒在明朝末年传入中国。此前,则用花椒制造辣味。清代中期,辣椒和蔗糖在中国获得普遍的应用,而在食盐匮乏的贵州,辣椒则起到替代食盐的作用。或称之为穷人的油盐。1908年,日本化学家池田菊苗发明了的味精,它与鸡精是当代普遍使用的鲜味剂。
除甜、辣、酸、鲜等调味剂外,常用的调味料依据效用有以下几类:
调色:酱油、红曲米
调香:麻油、麻酱、黄酱、葱、蒜、八角/茴香、桂皮、丁香、肉豆蔻、白豆蔻、草果、香菜、香菇、桂花、薄荷、三奈、香叶、砂仁、甘草、木香、良姜、厚朴
调型:生粉、菱粉、冰糖
滋补:枸杞、桂圆、党参、西洋参、黄芪、当归、天麻、冬虫夏草、川芎、茯苓、薏米、三七、莲子
其他:高汤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