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分享烹饪技术、详解烹调方法
首页 > 烹饪技术 > 正文

韩国泡菜

  韩国泡菜又称辛奇,韩式泡菜或朝鲜泡菜,是朝鲜族的一种传统发酵食品,通常作为饭馔和米饭一起食用。因为通常使用大白菜制作,中国东北称其为辣白菜。2013年11月,韩国官方正式将该食品中文译名定为“辛奇”,取自辛辣的“辛”与新奇的“奇”。2014年5月,韩国官方因为新译名的普及效果并不理想,改回旧译名“泡菜”。2020年11月,中国四川官方制定泡菜的泡菜行业国际标准,引发中韩两国官方对“泡菜”定义的各种讨论,2021年7月韩国官方再次宣布将中文译名定为“辛奇”
  辛奇卡路里含量低,富含纤维素、维生素A、B、C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乳杆益生菌,曾在2012年被美国时代华纳《健康杂志》评为世界五大最健康食品之一,也有观点认为辛奇与其它泡菜一样含有亚硝酸盐,过度食用会引发胃癌。然而,酸腌渍法常用的乳酸菌、醋酸并不会增加亚硝酸盐含量。
韩国泡菜  历史
  辛奇起源于朝鲜三国时代,最初称为“沉菜”(沈菜 Chimchae)。概因其原为一种利用当地蔬菜制作的酸菜或咸菜,取菜沉于水中之貌而命名,而后语音讹变才成为今日之名。另外据《三国史记》记载,神文王于683年娶王妃时下令准备的聘礼中包括酱油、大酱、酱汁类等食品。即“泡菜类”,中国称其为“菹”,在朝鲜三国时代后经过统一新罗时代、高丽时代,其制作方法不断改变。在当时,辛奇可能是以萝卜为主原料的泡萝卜、咸菜、酱菜为主。
  朝鲜王朝时期,辣椒由美洲传入亚洲和朝鲜半岛。辣椒对辛奇的制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辛奇在味道和色泽方面都得到了改进。
  2013年11月,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为了表示辛奇的韩国特质”,拟将朝鲜泡菜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商标注册为“辛奇”。
  2013年12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在阿塞拜疆巴库通过决议,正式将韩国“腌制越冬泡菜文化”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2014年5月14日,韩国国立国语院将“辛奇”改回原译名“泡菜”。
  2015年,在纳米比亚温得和克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府间委员会会议上,朝鲜的腌泡菜习俗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1年7月22日,由于韩国泡菜在中文中被译为“泡菜”,在韩国国内引发与四川泡菜的混淆和争议,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再次将译名定为“辛奇”。意思取自辛辣的“辛”与新奇的“奇”。
  大白菜泡菜
  在初冬将整棵大白菜竖着对剖为两半,或者不剖,先用盐淹过,去除多余水分,把自制的辣酱混合蒜、洋葱、辣椒粉、辣椒干、梨磨碎及萝卜、萝卜条丝,或红萝卜丝、葱末等配料,再加上鱼露、捣碎了的虾或是虾酱及其他海产,均匀地涂抹在每片大白菜上面,然后层层码好放入瓮缸里贮存就可以了。泡菜贮存得愈久,味道就愈好,但一定要保持贮存地方周围的环境清凉。由于新一代的小家庭都住在公寓,所以他们都爱购买昂贵的泡菜冰箱来贮存泡菜。
  其他各种形式
  萝卜泡菜、黄瓜泡菜、水果泡菜、包饭泡菜、芥菜泡菜、萝卜茎泡菜、高丽菜泡菜、黄金泡菜、韭菜泡菜、蛋白草泡菜、土豆泡菜、水泡菜(早期的泡菜,泡菜水为朝鲜冷面的主要材料)、包裹泡菜(泡菜中最名贵者,有鲍鱼、牡蛎、章鱼等各种海鲜)
  泡菜可用来制作泡菜炒饭、泡菜寿司,发酸的泡菜可伴猪肉、豆腐,以砂锅热之(泡菜锅)。
  除了以上种类,也可根据腌渍泡菜时使用的主材料,对泡菜进行分类。如泡菜类、泡菜块儿类、泡萝卜类、腌菜类、咸菜类、食酰类等。
  营养
  辛奇含各种维生素,有蒜的香味,类似冬菜。
  辛奇随着发酵,产生抗菌作用。
  辛奇因蔬菜的液汁和食盐等的复合作用而有净化肠胃的作用。
  辛奇促进胃肠内的蛋白质分解,并使肠内微生物(乳酸菌)的分布趋于正常化。
  辛奇有助于成人病的预防,对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癌症有抑制效果。不过也有研究认为韩国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和辣椒素会令过量食用的人产生胃癌。

上一篇:高汤
下一篇:烹饪基本原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