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素暨糖精
甜蜜素(Sodium cyclamate),又名甜精,俗称糖精,化学名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一种甜味剂。
甜蜜素在1937年被伊利诺伊大学的学生麦克尔·斯维达(Michael Sveda)发现,1950年代开始应用于软性饮料工业,1960年代上市成为一般性代糖。1966年有研究发现甜蜜素可在肠菌作用下分解为可能有慢性毒性的环己胺。196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研究委员会收到有关甜蜜素兑糖精的10:1混合物可致膀胱癌的动物实验证据,不久后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即发出了全面禁止使用的命令。英、日、加拿大等国随后也禁用。
1973和1982年,美国雅培在多种证明甜蜜素食用安全性的实验报告基础上,两次向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请愿希望能恢复甜蜜素的使用,但没有获得批准。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认为现有证据虽然无法证明甜蜜素在大鼠和小鼠中的致癌作用,而且一些国际组织也发表评论表示甜蜜素是安全物质,但他们目前是不会考虑推翻现有的禁令,也不会对甜蜜素进行系统性的安全评估。
目前承认甜蜜素甜味剂地位的国家有超过130个,包括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在内。
性质:甜蜜素是一种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溶于水和丙二醇,几乎不溶于乙醇、乙醚、氯仿和苯。对空气、光、热稳定,在碱性介质中稳定,在酸性介质中略有分解。味甜,加热后稍有苦味。
制取:由环己胺与氯磺酸或氨基磺酸发生磺化成环己基氨基磺酸后,再与氢氧化钠成盐而得。
用途:甜蜜素是一种非营养性合成甜味剂,甜度约为蔗糖的30倍,优点是甜味好,后苦味比糖精低,成本较低;缺点是甜度不高,用量大,易超标使用,无营养价值。
甜蜜素对健康的危害
因为甜蜜素中含有氯的有机物是有毒的,少量摄入没有什么问题。甜蜜素常用于酱菜类,调味汁,糕点,配制酒和饮料等食品中,甜蜜素有致癌,致畸,损害肾功能等副作用。长期过量食用甜蜜素,会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也会使人容易变得虚胖。
识别滥用甜味剂的食品的方法
大部分甜味剂超标的食品是很难依靠感官鉴别出来的,需用仪器才能检测出来。但对于蜜饯食品,可以做点粗略的鉴别:过量添加会有股苦涩味和金属味。建议在购买食品时,一定要看清标签内容。从健康角度出发,提倡消费含有天然食糖的食品和饮料。
下一篇:食品添加剂